铭刻人人生
2019年1月23日,凛冽的三晋寒冬被一股昂扬的热流穿透。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董智斌,以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一名的身份,接过了山西省总工会颁发的重奖——10万元。
2024年,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获网约配送员赛项第一名的王俊峰同样接过了这份象征最高认可的10万元重奖。
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服务业,从技术工人到新业态劳动者,这份沉甸甸的奖励如千钧落地,在山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壮阔进程中,奏响了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彰显了山西省对技能人才一以贯之的重视与尊重。
10万元,前所未有的奖励力度,折射的是一个时代对技能人才的至高礼赞,点燃的是全省百万产业工人心中的星火,彰显的是技能报国的鲜明导向。
这一创举影响深远,进一步激发三晋大地产业工人队伍热情,各类技能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技术、提升技能蔚然成风。
赛场辉煌:山西工匠的卓越风采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级一类大赛,由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主办,是产业工人展示技能、交流技术、提升素质的最高平台。自大赛创办以来,山西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从第一届起就精心组织代表队参赛。多年来,技能大赛已成为激励广大职工展示才艺、提升技能的广阔平台。
2018年秋,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正式擂响战鼓。在这场代表中国产业工人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上,山西省代表队表现卓越,斩获历史最好成绩: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团体、个人“双第一”以及钳工团体第二名、焊工团体第二名。
2019年1月,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总结大会在京召开。在这个备受瞩目的盛会上,山西省代表队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接受这份属于全省产业工人的荣誉。山西省共有13名选手进入各工种决赛前20名,受到表彰,其中7名选手进入各工种决赛前5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2018年全部参赛省份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最多的省。这不仅是对参赛选手个人技能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山西省持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莫大鼓舞。
2024年,在全国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山西省代表队再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山西省选手在与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个代表队的546名选手的角逐中,有14人进入前20名人人生,数量居全国第一,6个工种全获佳绩,其中,网约配送员项目获团体第1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项目获团体第2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项目获团体第3名、汽车维修工项目获团体第3名、焊工项目获团体第4名、人工智能训练师项目获团体第11名。山西产业工人再一次在全国性大赛中展现出非凡实力和精湛技艺。
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山西省长期以来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从省级选拔赛到全国总决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选手们的辛勤汗水、教练团队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不断突破自我的山西技术工人,属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山西产业工人队伍。
重奖激励:技能人才的至高礼赞
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亮眼成绩甫一落定,省总工会的嘉奖令便掷地有声,以前所未有的奖励力度彰显出对技能价值的尊重和认可:全国决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一名董智斌、全国决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团体第一名教练组各奖励10万元,创历年奖励之最;其他获奖选手和教练组分获5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奖金,获得省赛各工种第一名的选手分别奖励两万元……
2024年的奖励力度依旧不减:奖励网约配送员王俊峰10万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杨林5万元、汽车维修工全国第4名许俊杰3万元、汽车维修工全国第5名郭梦军两万元,并为各工种取得全国第6名至20名的山西省10名优胜选手分别奖励1万元至5000元。
2018年前,省总工会对省级竞赛奖励标准为一等奖2000元/人、二等奖1500元/人、三等奖1000元/人,国家级竞赛的奖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后,省总工会为加快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奖励标准大幅提高,将国家级竞赛第一名的奖励提高至前所未有的10万元。
10万元重奖何以重若千钧?它传递着清晰的时代强音: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值得全社会尊重和肯定。
董智斌告诉记者:“在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结大会现场接受表彰时,我的感受极其复杂。首先是强烈的不真实感与眩晕感,作为一名普通的维修工突然接受这么重的奖励,仿佛置身梦境。随后,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多年来的汗水、深夜的钻研、反复的练习、比赛的压力,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响亮的回应。最后是一种深切的归属感与使命感,感觉自己不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了无数默默耕耘的一线技能工人,代表了淮海集团,代表了山西的工匠力量。”谈起2019年接受表彰时的感受,董智斌至今记忆犹新。
2024年,这份荣誉延续到新业态劳动者身上。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山西代表队再一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王俊峰作为一名普通的网约配送员,以零误差、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综合表现摘得网约配送员赛项桂冠,获省总工会10万元重奖。“我从来没想过,送外卖也能站上全国领奖台拿到这么重的奖励。”王俊峰谈起获10万元重奖的事情难掩激动之情,“这10万元,让我看到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肯钻研、肯努力,都能成为 ‘状元’,都能被看见、被尊重。”
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有关负责人说:“10万元,这份奖励的意义远超其经济价值本身,是对山西省广大产业工人沉下心钻研技术、追求极致、实现个人价值的认可,是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广大一线职工提升职业自豪感和尊严的关键举措,旨在带动整个产业工人队伍持续释放新的活力。”
技能竞赛的辉煌成绩、技术状元的不断涌现以及10万元重奖的激励举措,绝非偶然!这是山西省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系统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成果人人生,离不开省总工会多年来精心构建的竞赛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坚定了技能人才代表山西走向全国赛场、展现三晋工匠卓越实力的信心与决心。
体系支撑:人才梯队的坚实根基
“全国大赛既是对传统工种技能的淬炼,也是对新兴行业人才的一次全面摸底和检阅。”省总工会领导强调,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通过竞赛体系挖掘、选拔和培养新兴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这对于山西省优化人才储备结构、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完善以省级大赛为引领、各市和省级产业竞赛为主体、企事业单位竞赛为基础的三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该体系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竞赛活动积极向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延伸,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良好生态。一场场声势浩大、覆盖三晋大地的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成为广大职工提升技能、交流技艺、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
2024年7月25日至26日,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对应国赛6个工种,共同举办了山西省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大赛山西选拔赛,对来自全省各地的262名选手进行严格筛选,并组织选拔出的优秀选手组成集训队,从7月29日至9月6日进行了为期40天的封闭式集训。经过3轮淘汰,最终每个工种遴选出3名优秀选手,共计派出18位选手组队参加国赛。这套成熟严谨的选拔与培养机制在竞赛前期就发挥出了关键作用。2018年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时也是如此。早在全国决赛之前,山西省就已启动数百万人次参与的基层岗位练兵。经过层层选拔,215名顶尖选手在6个工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18名精英选手历经多轮严格集训,代表山西登上全国赛场。这两块沉甸甸的团体总分第一的金牌,正是山西产业工人队伍“金字塔”式人才结构——以坚实宽厚的塔基托举起闪耀塔尖的生动写照,也是省总工会团结带领百万产业工人共同奋斗的结晶。
面对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这样的顶级赛事,省总工会始终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除了精心组织各级各类竞赛,更在赛前集训环节严格对标国赛标准,按工种精准设置实操场地,聘请业内权威专家担任教练,制订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全力打造全真模拟的竞赛环境。集训期间,省总工会领导多次亲临训练现场,细致关心选手的思想动态与备战状态,为他们鼓舞士气、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同步落地。2021年,《山西省总工会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奖励暂行办法》出台,10万元重奖只是其中的一项亮点措施。该办法明确,对在全国、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除给予物质重奖外,还将按规定程序优先推荐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奖项,全面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奖励体系,为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技能报国:百万职工的匠心逐梦
面对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课题,山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10万元重奖所产生的“震动波”精准回应了课题。这一奖励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产生几名大师、几名技能高手,更是希望吸引更多职工通过技能大赛,提升技能水平、提高业务素质。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负责人表示,不断完善奖励机制的目标在于以重奖为杠杆,撬动百万产业大军技能提升的磅礴动力。现如今,越来越多行业的职工加入竞赛中,每次全国性的竞赛都能带动全省上下数百万名职工参加各个工种、各种层次的技能竞赛练兵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培训、比武,表现出空前热情。
董智斌和王俊峰用亲身经历印证了这种辐射效应。董智斌说起获奖后的变化:“10万元的奖励金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同事,包括一些原本觉得 ‘比赛没用’‘干活就行’的老师傅,开始主动询问比赛情况、报名条件、奖励政策。大家开始意识到,原来‘技术好’能带来如此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回报和社会地位。”董智斌获奖后,来找他主动探讨技术问题、询问设备维修方法的同事明显增多,整个车间里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谈论技术、交流经验的气氛明显活跃,自发的小型技术攻关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职工队伍参加集团内部技能竞赛乃至省级劳动技能竞赛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王俊峰的获奖同样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认识到技能提升的重要性。王俊峰自己也成了行业内的“明星”,经常在站点分享经验、带队训练,帮助更多骑手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王俊峰说:“这份奖励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职业自豪感。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同样可以通过精湛技艺获得社会认可,这将激励我带动更多同行共同进步。”
这种由重奖激发的辐射效应正在转化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动能:越来越多的职工从“干活挣钱”向“技能成才”转变,从“个人追求”向“工匠报国”升华。
仅2024年,全省共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5627项,参赛职工106.87万人,提升技能等级8236人,发明创造9512项,取得国家专利5857项。许多企业也借此机会完善了内部技能竞赛体系,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同时构建起技能评价体系,建立了与技术等级挂钩的薪酬奖励制度,形成了尊重技能、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
10万元重奖点燃的“技能报国”之火,已汇聚成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燎原之势。当每一位产业工人追求技能提升的足迹与企业发展、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紧密相连,山西必将铺就一条“技高者荣、能强者兴”的康庄大道。
思考
重奖之下,何以致远?省总工会以“10万元重奖状元”为支点,不仅撬动了产业工人队伍的活力与士气,更折射出山西省在技能人才战略层面的深远布局。这一举措所带来的启示远超物质奖励本身,更触及当前人才价值观重塑、工匠精神培育与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
10万元重奖,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仅关乎荣誉和回报,更是一场关于尊严和职业认同的精神赋能。
10万元重奖,推动形成“以赛促练、以奖促学”的机制,将广泛开展的基层岗位练兵与高层次竞赛选拔相结合,在山西省构建起“塔基厚实、塔身强壮、塔尖闪耀”的技能人才金字塔,为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跃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10万元重奖,从传统制造业覆盖至网约配送、人工智能等新业态,传递明确信号:只要具备精湛技艺,无论身处何种行业、何种岗位,都能获得认可与激励。
10万元重奖的背后是山西省将技能人才视为转型之要、发展之基的战略考量。它激发了百万产业工人由“工”至“匠”的蝶变,让技能报国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个体理想升华为集体信念。
(山西工人报记者 吴江玥)人人生
热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