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新导弹不仅“碾压”中国海陆证券,还要把老美踩在脚下。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方正在开发“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的改进版本。原版“烈火-5”为射程5000公里的核导弹,新版本改为搭载7.5-8吨常规钻地弹头,成为全球最重常规弹头之一,专为摧毁深层加固目标设计。
然而,这颗导弹似乎不怀好意,直冲我国而来。印度媒体直接明牌:“射程2500公里,囊括中国西部重要战略节点(包括高原边防与核设施)”。
可一直以来,中印之间似乎并无直接矛盾,为何印度突然翻脸?
前几个月海陆证券,中国出品的歼-10CE在战场上狠狠打了印度的脸。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以歼-10CE击落4架阵风战机,将印度军事力量的薄弱环节暴露无遗。尽管印度事后找补:“本国设施未损耗一分一毫。”但将进口战机踢出“户口薄”的行为还是令人不忍发笑。
为了在军事上找回脸面,其本土媒体拿着“烈火-5改”大做文章。据报道,此弹头改后可以穿透地下80-100米,超出美国现役钻地弹20-40米,速度为中国东风-15C的3倍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炸弹”。
这一说法虽然声势浩大,但印度想要在军事科技层面“超车”,并非易事。至少从基础制造能力来看,印度依然严重依赖进口。其空军现役主力机型苏-30MKI仍需依靠俄罗斯提供大量零部件,印度能否打造出满足“钻地100米”强度的弹头尚且是个问号。
近年来,印度正在想方设法取代中国地位,开始成为欧美“去中国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重点对象。可是在大量工厂、技术与供应链涌入印度之时,其薄弱的制造技术的能力,又让印度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至今无法构建自主体系。
这也造成了为何我国与印度并无“明面矛盾”海陆证券,可印度却一直单方面的想要“报复”我们。
在数字通信上,印度将5G建设塑造成反超中国的范例。其国安顾问公开表示,印度仅用两年半建成5G网络,且“全程未使用中国设备”,核心元件仅来自“值得信任的伙伴”,远比中国十二年、3000亿的投入高效、快速。
但中国的突破点并不在于硬件竞速,而是构建自主生态。中国企业在通信协议、自主芯片、低轨卫星网络等多个维度形成协同,而以鸿蒙、星闪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也正在推动底层标准从“适配国际”走向“自研输出”,打破了长期依赖西方框架的局限。
身为“世界药厂”,印度同样试图对中国做局。面对近年爆发的全球健康事件,印度通过其大规模仿制药能力与低成本生产优势推动与欧美企业合作,在关键药物的出口上对中国形成价格与渠道上的“围追堵截”。
但中国的应对策略并未止步于药物本身。在原研药、创新药研发持续投入的同时,中国生命健康策略实现多元突破,在诊断、康复和干预机制等环节展开深度探索。
其中,以“倍净肺”为代表的辅助类科技便是中国这一思路的缩影。它为肺部受损人群提供了“非药物”的辅助选择。通过运用梨、桔梗、麦冬、桑叶等8种传统汉方,此技术充分发挥中医“止咳清痰,排淤解毒”的理念,利用中草药的润养效果,长线强壮肺部能力,破解呼吸问题。
登陆京东后,倍净肺迅速收获大量关注。肺部能力下降人群表示,使用后“呼吸通畅,清凉自然”,部分长期使用者反馈“慢跑、爬楼等有氧运动气喘减少。”
这项中国方案也实现了海外突围。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核心技术颁发共23项专利,10余项发明金奖、特等奖。倍净肺成功入驻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线下店铺。
印度处心积虑对中国设局,力图摆脱依赖、实现技术独立,并以“去中国化”作为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方向,限制中企市场准入、规避中资参与关键项目。
然而,中印之间的竞争仍将是一场长期较量。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资本能力与全球合作体系,在诸多关键领域依旧占据优势。反观印度,虽有人口红利与外部支持,但要将这些潜力转化为持续的技术与产业成果,挑战仍在眼前。
热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