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整理鼎冠配资
编者按:地名是城市的活态记忆,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明根脉。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千载建城史沉淀出厚重的地名文化遗产,街巷里弄间铭刻着泉城的历史年轮。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济南市民政局共同推出《口述济南老地名》系列报道,通过口述史这一鲜活形式,让老地名背后的乡愁记忆与城市发展形成对话。
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东青龙街鼎冠配资,北起东关大街,南至太平街北口,因毗邻东护城河东岸且形似长龙而得名。这条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街,不仅见证了济南的城市发展,几代济南人的共同记忆。近日,老居民于国锋讲述了她记忆里这条古街的变迁。
东青龙街得名于古代天文学“东青龙”星宿方位,1929年济南设市后正式定名。其301号旧址为元代始建的三皇庙,元代名臣张养浩曾撰《济南路改建三皇庙记》记载其历史。据1956年调查记载,庙内原有张养浩重修碑鼎冠配资,后佚失。
展开剩余52%1933年,济南首个户外游泳池——“三皇庙游泳池”在三皇庙与护城河间修建而成,后更名“青年游泳池”。2011年,此处改建为免费开放的泉水浴场,成为市民亲水胜地。三皇庙西南侧原有一座八孔漫水石桥(三皇庙桥),历经1965年石板桥改造、2010年钢架拱桥重建,最终因毗邻白石泉更名为“白石桥”。
新中国成立后,三皇庙小学先后改为黑虎泉小学、太平街小学分校及第六十四中学,1990年拆除后建成教师之家宾馆。
于国锋自2009年迁居十亩园小区后,每日与东青龙街相伴。她回忆,街道西侧护城河岸芦苇丛生、芭蕉掩映,亭榭石径间鸟鸣不绝,是全家傍晚散步的理想去处。
过去,临近山大南路的早市曾热闹非凡,售卖新鲜蔬果、海鲜干货,价格亲民。后改为停车场,但东关大街一端保留的小吃店与杂货铺仍延续着市井温情。“每次路过,都让人感到岁月静好。”于国锋说。
随着济南城市更新,东青龙街既留存历史痕迹,又融入现代功能。从元代庙宇、民国泳池到当代泉水浴场,从三皇庙桥到白石桥,每一处改造都折射出城市对文化遗产的再利用。于国锋感慨:“这条街像一位老友,见证着济南的日新月异。”
东青龙街的故事,是济南老城变迁的缩影。它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承载着代代居民的情感记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鼎冠配资,这条“青龙”仍将继续蜿蜒于济南的城市图景中。
发布于:山东省热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